供水安全穩定是民生之本。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,沈陽水務集團直面挑戰,勇于擔當,“防疫”和“保供”兩手抓,切實壓緊壓實主體責任,全面落實“五實、五到位”,筑牢全市人民用水保障“生命線”。

沈陽水務集團各級領導班子切實擔負起疫情防控主體責任,身先士卒、靠前指揮,嚴格落實領導24小時帶班制度,確保出現突發情況及時處置。目前,集團在崗值守1582人,其中值班領導125人,一線生產895人,后勤保障407人,搶修隊伍155人。

調度指揮中心(以下簡稱中心)是集團供水保障的中樞系統,中心利用大數據平臺,密切關注市區輸配水管網水壓、水量、水質的變化情況,并根據實時監控情況,實施科學合理調度,確保全市水壓平穩。為確保調度指揮工作不受疫情影響,中心實行全封閉管理,11名干部職工吃住在單位,行軍床、食堂盒飯是大家的日常標配。目前,集團供水系統堅持以壓控量,按需供水原則,供水量157萬立方米/日,供水總體平穩。供水板塊各水廠嚴格落實集團疫情防控工作指令,加強制水環境污染隱患排查,加強出口在線余氯、濁度監測,加強工藝點位巡查和出口水質檢測,供水合格率100%。全市2163 處二次加壓泵站,運行率99.9%。同時,集團做好應急送水服務,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用水,全面落實沈陽市各大醫院、供暖用水服務保障工作。各區營業收費廳正常營業,充分利用線上服務手段,及時受訴、即時反饋。集團充分利用當前街路人少、車少有利時機,加緊推進北三泵站排遷工程等冬季施工項目,施工人員全封閉管理,確保工程按期保質保量完成。

沈陽水務集團2270客戶服務熱線組建“三班倒”受訴服務隊伍,24小時全天候及時解決各類涉水問題。這個受訴隊伍有32名“女兵”,平均年齡30出頭,大部分是孩子媽媽。為減少感染幾率,最大限度保證熱線接通率,這群“女兵”“兩點一線”。截至記者發稿,18名受理員堅守崗位,現日均受理用戶電話300件,確保供水服務熱線的暢通。

12月21日中午11時,水務集團管網測繪處接到于洪營業分公司調度轉件,于洪區沈遼路沈新園小區水壓低,高處無水,疑似供水管線有漏點。測漏班班長葛汝軍帶領3名工作人員火速趕到現場。由于該小區管線復雜,涉及面積廣且用戶多,大范圍地毯式排查給測漏工作帶來極大難度。為了加速查到漏水點,4個人分片區展開搜索。為了近距離辨析漏水點位置,測漏員李新星趴在冰冷的雪地上,將2米長的聽音桿插入熱網檢查井,把頭深深埋入井中仔細聆聽。“夜間測漏,噪音干擾少,準確度高,為什么選擇在白天?”“面對疫情,很多百姓居家,一旦停水很不方便,盡早找到漏水點,既保障了百姓用水供應,也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,我們是和時間在賽跑!”葛汝軍對記者說。截至記者發稿,漏水點已找到,搶修人員到位開展作業。

進入冬季以來,沈陽水務集團加大漏水搶修力度,組建專業應急隊伍,24小時備勤待命,遇突發情況立即出動,及時做好各類搶險、搶修工作,確保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運轉正常,現內外網日均搶修20件次。12月20日晚,北風卷著雪花,撲簌而下。馬路上除了除雪車的嗡嗡作業,以及公交車輛的堅持,幾乎少有車輛。18時20分,集團調度中心傳來指令,沈北新區蒲河路16號突發漏水,管網管理中心(以下簡稱中心)當即啟動疫情防控供水搶修應急預案,中心黨政領導率搶修人員趕赴現場。施工點位地下埋設有南北走向聯通光纜加軍用光纜,東西走向有移動光纜,且光纜北向鋪設有燃氣管線及移動光纜通信井等,情況極其復雜,無法使用大型機械。剛從上一個搶修現場趕來,還沒來得及脫下皮衩的搶修二隊隊長寧磊,拖著疲憊的身體,發著燒主動請戰:“這里地形復雜,需要人工‘破路’,咱們速戰速決!”20時40分,挖至距離地面2米深,終于找到漏點,確認為DN100管道兩處爆裂。為了不影響百姓用水,寧隊長和其他作業人員泡在-20℃的冰水里頂水作業。21時50分,DN100包頭哈夫節安裝完畢,恢復供水、回填路面……“大家穿著皮衩,泡在水里搶修,一組挺不了就換下一組。”寧磊這樣說,“其實作業期間,我們感受不到冷。只是泡在水里的腳會木、會疼,手則越來越僵硬。”頂風冒雪,搶修人員的臉上已經分不出是汗水還是雪水,在路燈及作業車燈光的映照下,只看見一個個不停忙碌的身影。

當晚一組人員持續一個多小時作業,再換另一組。“換下來的人員會在車里暖和暖和,但依然會穿著皮衩子,這樣才方便下一次作業。”寧磊表示,這樣的搶修也是大家的日常。就這樣,夜越來越冷,而他們的身影依然。風雪里,他們不眠不休。

本文來源:20221222日《人民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