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沈陽遼中近海水業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。感謝沈陽水務集團的倡議和組織,將我們和經典文學聚在一起,微光閃耀,同行向前。總有一段文字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光。引領你走在追求信念的道路上。

一個人受經歷與時空所限,認知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容易被束縛,提升個人見識和思考深度的唯有閱讀,正所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閱讀是思維的潤滑劑,是拓寬認知的最佳途徑。

今天我僅就我喜愛的一位大文豪的經歷來分享閱讀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悟。通過閱讀《蘇東坡傳》增強了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
60730ce8c767450afe0d9b5b2171102.jpg

在現實中蘇軾就是蘇東坡,但在我的思維里,通過閱讀,我慢慢發現蘇軾和蘇東坡根本就是“兩個人”:蘇軾是那個在文人墨客眼中清冷的大才子,他的生命起點在四川的眉州;而那個文壇巨匠光耀后世的蘇東坡,他的生命起點卻在黃州。蘇軾是一個“蛹”而蘇東坡是一羽“蝶”,這種蛻變是在黃州完成的。而促成這種蝶變的正是歷史上那個著名的冤案“烏臺詩案”。如果說我們每個人一定要經歷一些挫折和苦難才能成長,那么蘇軾在“烏臺詩案”后所遭受的一連串的被貶和磨難,就是他一步步走向人生更高緯度的階梯。有的人在苦難面前嚇破了膽,從此一蹶不振。而烏臺案后的蘇東坡卻在一個又一個的打擊面前完成了逆襲。這之后他更腳踏實地,更為曠達、更為樂觀,也更有趣。他幽默、智慧、通達、并喜歡自嘲、喜歡美食、甚至還喜歡時尚。

蘇東坡在被貶到蘇杭時,修筑了“蘇堤”研制了“東坡肉”;他在被貶到最蠻荒之地海南時,一邊吃著自己研發的“烤生蠔”一邊樂觀地引領海南人民打井,曾經的“東坡井”改善了海南人民生活疾苦的現狀,一改因沒有干凈的飲用水而被疫情困擾的日子。與時俱進做到了既為一城官,就澤一方人。蘇東坡的經歷映照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嚴于律己、嚴于修身、實于做人、實于做事!在面對坎坷時一句“誰怕,一蓑煙雨任平生”而努力前行;在面對困苦時用一句“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而坦然面對。蘇東坡用一生映射了理想照進現實。用態度用業績照亮了腳下的坎坷路。

我在遼中公司工作的25年中,謹用東坡精神、東坡事例不斷告誡自己,時刻不忘客觀地要求自己,用努力的價值感動自己,鞭策自己。一本書一個人一個故事帶給自己“天生我才不敢擔當,就是遺禍人民!我等,必不能作壁上觀局外人”的警示恒言。

撰稿人:杜娜

單位:遼中公司